苹果园之旅Ⅱ - 硬件


冲动消费买下这台 MacBook Air 已经有两个月了。 目前用下来的体验是:难免有不适应的地方。

“不适应”这个词听上去是给坏设计开脱的 get out of jail free card。 实际上很可能也是。 主观上,因为我用了太久的 Linux 系统, 肯定会不适应 Mac 的设计。 但我既然有了这方面的意识, 应该可以把不适应的背后的客观的坏设计分辨出来, 而不是被主观的“不适应”所干扰。

我的主力工作笔记本是 XPS 15 9560。 下面的对比主要都来自于它的使用体验。

最好的触摸板

先挑好的说。

MacBook 的触摸板依然是同类产品里最好的: 面积大,掌压检测合理,加速曲线设计好,默认支持的手势丰富。诚然如此。

我在 Linux 系统上用推荐的 libinput 驱动, 再加上一点必要的配置和插件, 来启用轻触点击,双指滚动,三指 swipe 手势, 用 clickfinger 取代 buttonareas, 体验也很接近 Mac 的触摸板了。 还能明显观察到的差距有:

在 Linux 上追求 Mac 水平的触摸板体验要付出多大代价? 这里有一篇 blog 写得足够好: https://williambharding.com/blog/technology/linux-touchpad-like-a-macbook-goal-worth-pursuing/ 我就不再赘述了。 简单来说:至少需要有个全职程序员专心工作一阵子,才有可能追得上。

就以我自己的使用习惯来说, 因为自己在办公室可以用鼠标, 但操作还是以键盘为主, 偶尔才会用到触摸板, 现有的配置已经足够好。 不用再折腾了。

另外,在 Windows 系统上,由于新的笔记本触摸板开始支持 Windows Precision Trackpad 驱动。看社区意见说:很好,体验直追 Mac 。我把自己的 XPS 15 刚刚装上了 Windows 10,但还没有挤出时间去长时间试用。

按键:功能还在,只是不同

在一个理想世界里,我应该只用台式电脑工作, 享受着高性能,多个外设与低价格。 但因为台式电脑不能搬着去会议室开会, 不能带到咖啡馆装 B, 不能随身带着随时应对紧急需求, 所以笔记本电脑才有存在意义。 作为折衷,我在工作空间里如果能稳定地坐下来工作, 还是需要有机械键盘才能满足自己的操作手感与效率所需。 于是我所习惯的键盘布局,依然是以台式机键盘为基准。

那么到了笔记本电脑上,虽然不得不为了便携性牺牲键盘手感,我依然希望能 延续全尺寸键盘上的一些设定:

  1. 最左下角的按键应该是 Ctrl,而不是 Fn。 这个位置不用眼睛去看也很容易找到, 那么这个位置就应该留给更常用的 Ctrl, 而不是很少用到的 Fn。
  2. 左手拇指容易摸到空格左侧位置的键,那么这里应该有个较为常用的键。
  3. 有单独的导航键(指台式机全尺寸键盘上 Home / End / Delete 那 6 个键,下同)。这在我用 GUI 软件编辑中文文档的 时候,会很有帮助。

其中第 1 点在 Mac 上用 Karabiner-Elements 解决了。 第 2 点 Mac 的设定更优。 在 Linux / Windows 上都有修改 key binding 的软件, 可以交换 Alt 与 WinKey,也不是问题。

问题是第 3 点:在 MacBook 上,导航键都只能用组合键来实现1。 但我目前还没能记住回到行首的 Home 是要用 Control + ← 还是 Option + ← 来实现(好像是 Command + ←)。

相比之下,其他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为了让用户能够延续台式机上的操作习惯, 会尽量想办法在键盘上挤出空间,来放置导航键。 而且独立的导航键还可以用在组合键里。比如用 Ctrl + Home 把光标移动到文档开头。

触摸屏:可有可无,有了更好

在我搬着自己的 XPS 15 去找同事当面商量问题的时候,出现过两次这样的情景: 同事会不自觉地用单指 swipe 的方式滚动屏幕。 但他们事先并不知道这个屏幕支持触控操作, 只有在滚动成功了之后,才会感叹说“原来这个是触摸屏”。

时至今日,尽管人人都有 iOS / Android 触屏手机,都熟悉触屏操作,但 Mac 依然没有触摸屏硬件。iOS 设备虽然有触摸屏,但其上的软件还远不能满 足工作所需。相比之下,由于微软自家的 Surface 系列硬件的存在,Windows 系统已经有十足的触摸屏支持。Linux 这边也有了基本的支持,反正都比 Mac 强。

也许未来触摸屏会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标配也说不定。

话说回来,我自己对触摸屏笔记本的需求并不高。但不排除未来会买个 10 - 12 英寸的笔记本-平板二合一设备,来满足自己移动工作的需求, 取代手上的 MacBook Air。如果能加上触摸屏功能,就可以兼用于娱乐用平板了。

其它:可以用来充字数但又不可忽视的

MacBook Air 刚面世的时候,确实革命性地创造了 Ultrabook 这一产品类型 。但过了这么些年,其他品牌不仅已经迎头赶上,也做到了青出于蓝:有电池 续航更强的 LG Gram;有重量更轻,同时支持 USB Type-A 与 HDMI 的 Thinkpad X1 Carbon;有 Razer Blade 这种可以玩大型游戏的轻薄游戏本 ;也有 XPS 15 这种 …… 我暂时说不出它的特色,但目前自己用着很满意。

具体来说,MacBook 的被赶超的旧有优势包括:

甚至于,有些方面,Mac 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劣势:

结语

几年前我给苹果设备高售价找的理由是:硬件质量摆在那, 其他厂商还难以赶超,是个值得买的理由。 但现在看来,凡是能被追上的优势,都不长久。

预告:下一篇应该会谈软件方面的差异,但这应该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体验。

  1. 其实我的 XPS 15 也缺少导航键, 需要用 Fn + 方向键来实现。但至少,每个键帽上写明了按下 Fn 可以触发的按键名字,记不住的时候可以看一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