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园之旅Ⅰ - 苹果税


自从我开始工作以来,就看到过无数的同事用各种 MacBook。今年双十一我也终于在纠结了两天两宿之后,蹭着个不知是否足量的优惠,下单了一台 MacBookAir8,1。

为了让这钱花的没那么冤枉,我要写点什么才行。

冲动

如果不想把这次买 Mac 说成是冲动消费,其实也能找得出很多个理由来:

毕竟主力工作电脑用着太熟悉太顺手,买了也还不到一年,不可能突然就换用 Mac。所以这次也就是想买个入门级配置的玩具,可以不用为了高配置硬件多花钱了。

选型

哪个型号的 MacBook 才是“最低”配置?因为苹果刚刚发布了新款 MacBook Air,而价格相近的一些旧型号还没有下市,这让我很是困惑:

如果你也觉得选型困惑,马上停止动脑,买最新上架的 MacBook Air 就行了。

困惑

如果你觉得停止动脑 ≈ 愚蠢,那么我的做法更为愚蠢:认真去对比上面各个型号的差异。

MBA 2017 太旧:CPU 还是 Intel 五代,屏幕是达不到 Retina 分辨率的 TN 面板,屏幕外边框粗大。虽然便宜,但还是不想买。

12″ MB 起步配置就是 256GB 硬盘,不用担心 128GB 很快就被各种现代静态链接方案占满。而且比 Air 更轻更小。只有一个 USB-C 接口不知道算不算缺点。

MBA 2018 享受了 2018 年的技术更新:新一代 CPU,新蝶式键盘,指纹识别。

2017 nTB ManBearPig MBP 并没有比 MBA 重/大很多,有更强力的 CPU 和更好的屏幕(亮度与色域)。

顺便,仔细对比 CPU 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困惑。虽然 MBA 声称用的是 Intel 第八代 i5 CPU,找了一下具体型号,是 i5-8210Y,这和 12″ MB 用的 m3-7Y32 同属 Y 系列产品。相比 MPB 和其他品牌电脑使用的 U 系列 CPU,Y 系列耗电更低,发热更少,但性能也更差。U 系列 i5 CPU 都是四核超线程(HT),而这个 8210Y 和 7Y32 一样只有双核 HT,产品名没有乖乖地使用 m5。

当然,这些细节在苹果的网站上是不会展示出来的,接近真相需要勇气,但了解真相只会让你觉得受骗。至于说这个有欺骗性的产品名称是出自 Intel 还是苹果,已经属于阴谋论的范畴,还是不要多想了。

话说回来,这意味着我不太可能在 MBA 上做很吃性能的事情,更加确定了可以放心地选最低配置的内存和硬盘。

然而到这一步,我已经纠结过了两天两宿。最犹豫的时候甚至会胃疼。所以还是不要动脑,赶紧下单吧。

价格

在不同的购买渠道,售价可能会有所不同。我是在京东上以 200 元的优惠券,以 85xx (含税)的价格入手的。

但相比还没彻底退市的 MBA 2017 只要 6000 元左右的售价,MBA 2018 的售价还是让人有些不满。特别考虑到这台机器羸弱的 CPU,无法升级的内存与硬盘,市场定位应该算作是入门级上网本。就算考虑到苹果独特的软硬件,这笔苹果税似乎也太高了一点。

Seriously,如果你想买硬盘容量更大的 MacBook Air,在苹果官网上订制的价格是:128GB -> 256GB 或者 256GB -> 512GB 需要加 1600 元。256GB -> 1.5TB 需要加 8000 元。

作为对比,Dell XPS 13 9370 升级硬盘 256GB -> 512GB 要 1000 元。如果你想自己买硬盘装上去,非 MacBook 大多使用业界标准的硬盘接口(如 M.2)。而现在买一块三星 EVO 970 1TB 不到 1000 元,2TB 也只要 4000 元。

内存扩容与硬盘同理:从制造商处直接买高配比自己升级更贵,而 MacBook 不仅比别的品牌更贵,还没有自己升级的机会。如果说考虑到苹果独特的软硬件与售后服务,很难对比整机的性价比,那么上面升级硬盘的对比应该还算公平。

But hey,也许电脑必然要比手机卖得更贵,对吧。

结论

我可以确定的是:哪怕我去咖啡馆只是在读纸质书 / Kindle,也要把这台 MBA 搬到桌子上,在外壳上贴满各处搜集来的贴纸,告诉所有人“我有闲钱买这个玩意扔在这”。这应该是 MBA 的最大用处。

接下来应该还会有 Part 2 吧,大概。